“高考结束了,学生们开始进入‘后高考时期’,而考后两周往往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父母要特别留心孩子们在“后高考时期”的一举一动,并帮助考生做好心理调试。
有资料表明,高考结束到发榜期间,考生出现心理问题比高考前与高考期间有增无减。这是因为任何人在面人生重大转折点的时候都会遭遇困惑、压力等精神方面的“折磨”。学生在压力面前更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调节,甚至做出后悔一辈子的过激举动。
有的考生原本热情开朗,但考试或估分、发榜之后情绪低落、少言寡语;有意无意地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语,闭门不出,不愿见同学,不愿见亲友;有的考生明显地表现出轻生倾向,说出诸如“活着真没意思”、“做人太累了”等话。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家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后高考时期”的考生心理问题,要从家长、学校、考生三方面共同努力解决。
家长继续考后关怀
考前,家长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考生,考试结束,家长们不能立即对考生“不闻不问”,因为在通知书发放之前,考生的心里还是存在不少的担忧、焦虑,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适当地给予关怀、支持。此外,家长切忌过分注重分数线,或是四处打听有关分数和录取的小道消息,这只会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
此外,家长还要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如果估分成绩不高)表示理解,并尽量安慰。可以尝试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帮考生调节情绪,比如,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带孩子与亲朋好友一起去郊游,让愉快、轻松的气氛冲淡烦恼;或者,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拜访亲友,使考试的影响逐渐淡化。
学校上好“最后一课”
许多孩子在估完分数后,觉得没有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在希望与失望的巨大落差下造成了心理问题。对此,学校也应该引起重视。要上好“最后一课”,通过多谈心让考生明白,既然考完了,再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是毫无意义的;二是重视“团体心理训练”,让考生互相交流来释放压力。许多孩子不愿意和老师家长说的话,可能愿意和同学倾诉,这样,也会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考生心理调试两步走
一,考试已成过去式,考后反省必须客观评价自己,不可患得患失,以免让自己沉溺在失误中不能自拔,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不妨为自己找点精神寄托,例如重拾自己因为考试而放弃的兴趣等。
二,考生要学会分析实际情况,切不可随意和盲从。如果是因发挥失误而挫败,可以考虑重考;如果成绩一贯如此,而自己的志愿太高,就要学会调整目标;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没问题,读“民办”也未尝不可;如果相信做一份自己感兴趣的事也能成才,那么工作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