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里,有很多这样的学生在主观上都知道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但是一落实到行动上,就事与愿违,出现一系列的学习行为问题,例如课堂不认真听讲,开小差,自习时与同学说话,学习时经常分心,学习效率非常低等等。教师们常常认为这些学生学习不用心,心思没全用在学习上。但实事并非如此,在咨询过程中,这些学生都一致反映他们想学而学不进,想努力但做不到。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焦虑性学习低效。
一、这些孩子的表现大多是:
1、 自习低效。在家学习效率非常低,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回家要先玩一会儿,看看电视,上上网,磨蹭大约一个半小时,然后开始学习,在学习期间经常分心,一次分心最短也有十分钟。在学校自习效率也很低,感觉很烦躁,想学学不进,经常和同学说话。
2、 在课堂上,频频分心,学不进,常常睡觉,有时和别的同学说话。
3、 在校自习和考试过程中,对干扰刺激很敏感。当看到其他同学晃腿,转笔,听到按笔声和写字声等马上觉得烦躁,心情不好,学不下去了,如果在考场上就会影响继续答题。
4、 由于长期的情绪状态不佳,在考试时也没有以前的那种兴奋,跃跃欲试的状态。
二、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大致是:
1、 建立了以焦虑情绪为主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
这样的孩子以往学习状态一直很好,由于近一段时间集中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感觉很好也乐于去做,所以干完工作之后,回到学习情境中,不能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还在回味工作时的情境,这又耽误一些学习时间,长时间这样,成绩开始下降,这时就非常着急,感到焦虑,因为以往这样的孩子是非常上进,要强的学生,自己就会下决心努力赶上去,但这种焦虑的情绪已经不知不觉的与学习情境建立了条件性情绪反射,也就是说当在学习时,越着急想赶上去,学习效率就越低,即S(学习情境)――E(焦虑情绪)――R(低效行为)。这时以焦虑情绪为主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已经建立。虽然主观上是努力的,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从而也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2、焦虑情绪在复杂系统中循环放大。焦虑情绪是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不断的循环放大,最终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三、调整措施:
1、 进行认知调整,明白问题形成的原因。
2、 进行放松训练,在完全轻松的情况下建立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射,代替原来的条件反射,并使之在大脑中巩固下来
3、 学会一些小程序放松技术和正确的深呼吸的方法,让他们在进入学习情境时,如果又出现焦虑的情绪,低效的行为可以自觉的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做到“一念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