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7个小时的心理疏导,离家出走一年半的小李(化名)终于答应回家了,这让心理咨询师张悦伟和库尔勒市公安团结路派出所的警官们松了一口气。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孩子如此行为,让大人们感到震惊,到底这些孩子为何都想逃离原本温暖的家,谁又该为这些孩子的出走负起责任呢?对此,心理专家张悦伟表示,家庭教育方式是主因,必须改变现有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当然,社会和学校也应该负相应的责任。
事件回放
12月5日深夜,一名好心的市民在库尔勒金三角商贸城附近的24小时自助银行室内,发现了正在睡觉的小李,这位市民担心孩子在外出现意外,随即报了警。随后,团结路派出所民警将小李带了回来。而此时的小李,抵触情绪特别强,只告诉了民警自己的姓氏和离家出走一年半的情况,对于父母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一概不提。
“孩子只有15岁,正处于叛逆期,离家出走肯定是因为和家里人闹了别扭,所以我们赶紧在全市寻找心理专家。”当晚执勤民警告诉记者,他们在第一时间求助本报,希望发一个倡议,能够找到提供帮助的心理专家。
心理专家疏通解心结
库尔勒晚报12月9日刊登了一篇《15岁男孩露宿街头 民警急寻家属》的稿件,在稿件结尾部分发布了“希望有关心理专家能够帮助小李解开心结。”的倡议,在稿件刊发的当天早晨11时许,梨城心理专家张悦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表示愿意提供帮助。而在随后长达7个小时的心理疏通中,15岁的男孩小李终于点头答应跟随前来接他的姐姐回到家中。 “在出走一年半的时间内,他还并未沾染到社会恶习,这是让我们大家欣慰的一点。”张悦伟在结束心理疏导后分析,从小李穿着上和心理表现来看,主要的心理障碍在于对人的抵触情绪比较严重,缺乏信任感,性格敏感。
张悦伟在心理咨询中了解到了小李的基本情况。小李离家出走缘于家庭的突然变故,父母离异后又相继成立新的家庭,这让他很不适应。“他告诉我,其实再婚后的父母及其家人对他都不错,但是自己还是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在离家出走一年半的时间里,小李只好通过四处打工维持生计,在餐馆洗过盘子、送过外卖、卖过报纸,期间也结识了一帮与他有相似经历或困惑的朋友,这更让他觉得其实离开父母也没什么大不了,可以没有任何束缚。
上学无用、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金钱、地位、权利、离开学校可以尽早熟悉社会规则,以后就不会太辛苦……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小李反复阐述着自己的这些想法。而这些想法的出现是由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过度溺爱,造成他们过于掌控自己的一切,而父母的言语或想法起不到任何作用,有时候反而加剧了他们的叛逆心理。
青少年心理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关注
叛逆期是青少年无法逾越或逃避的一段正常的生理期,但是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孩子如此行为,让大人们感到震惊,到底这些孩子为何都想逃离原本温暖的家,谁又该为这些孩子的出走负起责任呢? “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少年离家出走,多数是与家长沟通不够。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厉,和孩子缺少沟通,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反感。少数家长对孩子的想法不太关心,而孩子又找不到解决方式,就选择离家出走。”张悦伟表示,低龄孩子的模仿能力一般比较强,家长对其行为一定要加强引导。家长应该试着与孩子交朋友,和孩子平等对话。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认真和他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利弊,不能表现出漠视的态度,而应该为他们创造宽松、上进的气氛。
另外,针对小李离家出走案例,张悦伟建议离异家庭的父母更需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事实上,离婚为孩子提供了机会:一方面,孩子可以衡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如果在离异的过程中孩子是父母关注的核心,这将让孩子永远相信自己很重要;另一方面,孩子可以明白,如果爱情不能天长地久,结局却未必是万劫不复,风雨过后还会有彩虹。”他提出,在离婚前,告诉孩子这件事。离婚并不是羞耻的秘密,给孩子提问的权利,允许孩子在需要的时候对别人倾诉。此外,还要对孩子明确地解释,分开的不是他/她的父母,而是一个丈夫和一个妻子。他们分开了,但他们永远都是他/她的父母,还会像以前一样共同照顾他/她。但不需要向孩子解释夫妻失和的细节,成人间情感产生和消亡的理由通常复杂而微妙,还没有生活经验的孩子很难理解。在离婚之后,安排好生活。父母必须妥善处理钱的问题,别把孩子搅进去。在司法的帮助下,安排好探视的权利,让父母和孩子的联系保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