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基本问题
 (一)
 
 1、没有心理辅导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德育
 
 2、全员参与
 
 3、来听的心理都健康
 
 (二)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特指较稳定的
 
 标准?
 
 动态的:平衡(失衡)、有序(无序)、和谐(失调)
 
 静态(品质):
 
 (1)    智力正常(IQ)  ——白痴25/——重50——迟钝70——迟缓80——中下89
 
 89——正常109——中上120——优秀120——非常优秀(超常/天才/变态)
 
 (2)    男女生比:总体上平均一样,两头男多于女
 
 智力因子(五大因子):注意、观察、思维、想像、记忆
 
 (3)    情绪:稳定、愉快
 
 (4)    人际关系和谐(人是群体动物):合群、乐群
 
 乐于交往、善于交往,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
 
 (5)    正确评价与自我评价,看别人顺眼自己不行(气死人、自恋)
 
 (6)    意志品质良好:果断、自制、坚持性、抵制诱惑、耐挫——不下水、拉下水、时刻准备下水
 
 (7)    反映适度
 
 (8)    心理与生理年龄基本吻合
 
 (3)心理健康的机理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1、量化指标    10%
 
 2、个案看,   负面情绪:郁闷
 
 心理健康:没有精神疾病,适应,积极向上的趋势
 
 3、学习问题——能不能学/愿不愿意学/会不会学
 
 4、人际困扰(老师、学生、家长、人格障碍、反社会型)
 
 产生原因?(谁惹的祸)  社会变迁(选择太多),教育本身的缺陷
 
 家校衔接的断裂
 
 四、怎么做?
 
 (一)
 
 一是理念——发展的理念,不到黄河不死心——游过去,态度决定一切。开发潜能
 
 心学为主,医学为辅
 
 二是对象,面对全体学生,面对全体教育工作者。
 
 三是内容:学校心理辅导(教育)——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明明白白看清自己、二者加以匹配)
 
 四是四级网络:市、区、校、班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层次
 
 1、心理素质培养
 
 2、
 
 3、心理困扰的
 
 4、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5、
 
 (三)六个途径
 
 1、学科渗透----灰姑娘------无痕
 
 2、跟学生工作结合
 
 3、校园文化的融入——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来电话,来了电话就训话。
 
 可控的课桌椅/悄悄话/谈心室   莹火虫文化
 
 4、课程化——心理健康活动课
 
 5、个别辅导——心理咨询室,要有专业人员做
 
 6、团体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