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亲子教育
Parent-child education
|
|
|
做不到“不惹”孩子生气,就用爱浇灭 |
发布时间:2011-06-18 22:23:43
浏览次数:
次 |
|
|
在圣经以弗所书6章4节有一段经典的文字:“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对于这一句话,能够真正理解的人并不多。这里面所谓的“不要惹孩子的气”(notexasperate),说的正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不要激怒你的孩子,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自己,放弃任何不合情理的教育方式以及权利。
如果你做不到“不惹”孩子生气,那么就学习接纳孩子的生气,用你的爱心把他怒火熄灭。
请合理对待孩子
在平时亲子关系中,孩子遭到不公平对待的情况常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国家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家庭戏剧治疗师黄家良称,某种原因来自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经历过很多,对很多事情的判别很准确;又或者是对自己做父母的能力信心不足,因此产生不合理的教育行为。
通常在面对一个“屡教不改”的孩子时,为人父母都会动用到相应的“武器”———或是责备,或是打骂,或者呵斥……而不少父母都会发现,当使用这样的“武器”时,孩子都会听话了。然而,他们未必知道,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到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的内心充满愤怒和委屈,但他自己却对父母的态度无能为力。当孩子感到被委屈、不被关怀、不给申辩、不给与自由活动、不给与其他孩子交往等等时,他的内心必然充满了愤怒。当孩子被激怒的时候,他们所关注的不再是父母的教育内容,而是转向关注自己内在的不公平的感觉,自然产生相抵抗的身心行为。
■孩子气什么
美国NLP大学授证NLP高级执行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客座导师林清从身心运作规律的层面来解读家长会让孩子生气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家长内在的观念相冲突。比如孩子做作业时,喜欢手上玩着东西,在家长看来是不专心的,就会制止他,但实际上,或许孩子就是这样才放松心境,用开放的状态学习。
二是人会生气,是自己把心交给了环境,离开自己的中心。孩子生气,是他在乎他所处的环境、家人对他的态度。不惹孩子生气,还要教会孩子关注自己的情绪,回到自己的中心有效地转化,因此,善待孩子的情绪是支持孩子成长的重要原则。
■父母“惹”谁了?
不包容
孩子用棍子敲打一个瓷器,不小心敲碎了。
家长:你怎么这么捣蛋,你太让我失望了。
林清:当父母说出“你太让我失望”时,孩子内心会自然反应:打碎瓷器=失望无用的人,这时孩子内在的价值感会很低,自然会用生气来维护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恰当的做法是,把事实和自己的感受与孩子沟通,重要的是,行为不等于人。
强烈反问
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说孩子最近状态有点不好,希望家长与孩子沟通,了解情况。
家长:(一回到家)你为什么不好好读书?给你吃给你穿,还给你辅导功课。你是受了委屈吗?受委屈就说出来。
林清:家长这种猛烈的回应,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当一个人失去安全感的时候,内在的恐惧、愤怒等复杂的情绪会油然而生。家长可以带着爱、平静地接纳事实,然后问问孩子最近发生什么?爸爸妈妈可以为你做些什么?孩子在安全的港湾中才愿意表达内在真实的想法,感受到家庭爱的流动。
缺少尊重
孩子与别的小朋友打架了,对方哭了。
家长:你怎么搞的,赶紧道歉。
林清:小孩打架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游戏,同时孩子发生打架原因很多,如果一味地让孩子道歉的话,孩子可能会感觉到不被尊重,生气是自然的。面对这种状态,家长可以诚意地邀请孩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感受,这样,家长可以支持孩子学习非暴力、优雅的方式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缺乏倾听
小群不想学琴,每次一到快要上课就情绪不稳,吵闹着不要去。
家长:学琴对你有好处,妈妈以前就想学,都没学成。这也算帮妈妈实现一个愿望了。
黄家良:首先,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在学的东西是为了别人。如果是为了别人,还要这么辛苦,就算再孝顺的孩子,他答应你去学,他常常也会迷失方向,体会不到真正的乐趣。
再者,家长没有很清晰地告诉孩子,学琴会给他带来什么。家长也应该听听孩子的声音,他到底喜欢的是什么。或许他认为吉他、围棋、舞蹈让他更有兴趣,而且这些也同样可以让孩子的乐感好、思维好等。
现在好多孩子一到放学或者周末,都要去学很多东西,如果让一个大人一周无休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会生气。学习是有益成长的,但不要过度关注家长自己的需求,忽略孩子的需求,而且要让孩子懂得学习融于生活,用享受生活的心去享受在学习中的成长。
放纵
孩子最近吃饭是越来越不乖,扔筷子、勺子,把饭弄一地,一点也不吃。
家长:孩子捣蛋是正常的,我们让他这样,帮他收拾好就行了。
黄家良:孩子突然变成这样,应该是感受到了被忽略,或者是在试探父母给他合理行为的度是如何。纵容非常态的言行,不敢给与必要的管束,也是间接惹怒孩子的行为。有些家长怕自己的管教对孩子太严厉,干脆对孩子不合理的行为不理会,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给与处理。
孩子感觉被忽略时,他会用这种行为引起父母的关注,而父母却不在乎,任由他这样,容易让孩子证实你们真的在忽略他,更生气。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他看到别的小孩做什么时,而别人的爸爸妈妈给予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另一种是孩子处在学习什么是合理行为的阶段,结果在家里什么都可以,但在家以外的时候,他的行为却受到抵制。他们的内心就会被激怒,且无法辨别什么是合理行为。
■可以怎样做?
如果把握住原则性东西,方法就会自然而生。不惹孩子生气,也有其原则性的指引。
沟通为首
黄家良认为,家长对孩子要有真正的沟通。沟通指的是双向的交流,彼此有问有答。遇到不同的观点时,要遵守一个原则:快快进入听的状态,让孩子慢慢地说,自己控制好情绪,不要马上动怒。
给孩子思想的空间
在沟通里容留时间给孩子,因为他们需要思想和内心的评估,但很多家长给出一个问题,不容孩子去思想,就要他们立马回答,这样孩子就会感到:你不是真正想知道我的想法,你所说的都是假的。
教孩子学会度的把握
孩子在小的时候,还不会知道什么叫分寸,所以他是没有“度”可言的,这个时候就是让家长教孩子懂得“度”是什么。小小孩子,他们常用的了解父母的方法:探父母的底牌。
就是得一进三或进五,看父母的反应。三岁前是教孩子有度地生活极为重要的时间。
教孩子学会欣赏自己
对于孩子学习时闹情绪的问题,也需要家长正确引导。让他明白学习不是为了他人,还要听取孩子的喜好,不要执着于父母自己的喜好,至少要给孩子合理的解释。教孩子学会欣赏自己的进步、成就,轻松应对学习,从中获得乐趣。
顾惜孩子身心
家长还要对孩子的身心顾惜。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直接而正面的关注:如当孩子生病时照顾他们;遇到困难时支持他们;受到挫折时鼓励他们;失败时安慰他们;成功时欣赏他们;彷徨时开导他们;在那稍纵即逝、有话要说的片刻认真倾听他们;在穿着、饮食、娱乐等方面合宜地满足他们。这一切都表示父母对孩子身心的顾惜。
■特备课程
尝试学习接纳孩子生气
我们提倡父母不要惹孩子生气,但我们却不能保证每位父母都能做到。当你不能做到让孩子不生气时,不妨尝试一下学习接纳孩子生气的表现。
林清认为,生气只是生命成长中的自然现象,如果家长心中有足够的空间接纳孩子的表达,那么孩子就可以在生气的情绪中感受并成长。
生气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情绪信息。避免让孩子觉得生气就是不好的、要遭打骂的、是不乖的,这种情绪是允许的。乐观点说,会惹孩子生气,是家长与孩子有连接,而且生气的孩子是敢于表达自己。如果不允许孩子生气,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在东方文化里,很多人都善于表达内容,比如跟孩子讲道理,同时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生命像一间房子,每天都有各种“客人”(情绪)拜访房子,如果接纳它们,它们会来了又走,可以是一瞬间的,如果抗拒它们,它们会一直在。父母接纳孩子生气的态度,才会不让孩子生气的状态升级。因为,拒绝会让事情延续,接纳才会让生命蜕变。父母自身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越来越睿智和包容。
林清提出对待容易动怒的孩子的原则:一、爱他。二、提升自己的能量影响他。三、当你不能改变时,就放下,给予孩子更大空间自己去感受,去成长。四、更深层地接纳生命神圣的存在,去爱他。 |
|
|
|
|
|
|
|
|
|